【地方與藝術交織】再談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

發佈時間:2019-04-16 13:33:29

【註】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雖然已結束,但它的影響力正緩緩展開~~

將龍泉車站舊址重新打造成融合地景的生態區。

曾文溪橫跨了大南瀛,它肥沃土壤孕育了我們的先民,其中,甘蔗園的甜味更是充滿60年代的記憶;再往回溯,似乎就聞到和著內海古港拂來海風裡充滿滋味的鹹;就這樣交融出令人留戀不已的風情…

乘載著幾世紀自然和人文地景的故事,麻豆的農作與產業變遷像是臺灣島的縮影。《2019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以「扎根」作為概念與方法,承接累積了三年的文史踏查,循著五分車的軌跡,從總爺糖廠出發,來到曾文溪旁已不復見的龍泉車站舊址,接著走進市區的日式公有宿舍,並以總爺國小舊址為核心,與學校和社區對話、合作、共創,思考文化地景的價值,從點的耕耘到網絡的扎根。

總策展人陳宣城表示:《2019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以「建築場域的盤點與復育」、「地景紋理的認識與再植」、「社區產業的探查與連結」、「藝術教育的扎根與共創」與「文史的考掘與再創」五大方向,包含台灣、日本、義大利、新加坡等五十多組跨領域創作者的計畫,展開以麻豆與糖業為軸,在其中創造出一個交織著歷史、植物、農產、地景、文化和生活的立體地圖,打造屬於這塊土地嶄新路徑。

義大利的藝術家Elena Redaelli用甘蔗渣與甜菜漿為材料製成紙。

第一屆的麻豆大地藝術祭於2月1日起至3月3日止正式展出,共邀請53組藝術家,以麻豆與糖業為主題,創作60組作品。在總爺藝文中心、倒風內海故事館、龍泉車站舊址、中華街日式公有宿舍、麻豆街區路徑場域及10所學校展出;不僅僅邀請各國藝術家創作作品,同時也將藝術帶進了麻豆的校園中,讓藝術家與學子們共同創作屬於麻豆藝術的記憶,這是國內首次以糖業文化地景和當代藝術結合的大地藝術祭。

從總爺藝文中心紅樓前面突兀地矗立的人行地下道入口開始,讓民眾好奇地思考著:這是通往哪裡的地下道啊?就這樣,一個地景、一個時代變化的探問,在大家的目光下開展,隨著展期,藝術家們的作品與概念不僅逐漸成形,有些隨著藝術祭相互傳遞,有些置於鄉間融於麻豆的田野…第一屆的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在無數精采中到了尾聲,也打開了藝術家與麻豆民眾的相聚,讓人更期待接下來這片大地與藝術再次相遇的故事。

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共邀請了53組藝術家,以麻豆與糖業為主題,創作了60組作品。

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共邀請了53組藝術家,以麻豆與糖業為主題,創作了60組作品。在總爺藝文中心、倒風內海故事館、龍泉車站舊址、中華街日式公有宿舍、麻豆街區路徑場域及10所學校展出;主辦單位也特別設計了各種活動,希望讓民眾可以真的走在麻豆這塊土地上,感受藝術與在地結合的風景,雖然活動展期已經結束,但總策展人陳宣誠說,將有約七成的藝術品留在原地繼續展出,繼續與在地產出更深度的對白,也希望留給麻豆地景一幅新風貌。

而從世界各地聚集的藝術家們,也為麻豆留下了許多甜美回憶,來自日本的木村崇人 Takahito Kimura以「與地球互動」為核心進行創作,收集了麻豆孩子與在地居民的身影製作成了日光顯影,將大家的身影留在大型藍布上,並製作成風箏翱翔於空中,成為藝術祭的一道美麗祝福。

日本的木村崇人收集了麻豆孩子與居民的身影製成日光顯影的風箏翱翔於空中,成為藝術祭的一道美麗祝福。

麻豆大地藝術祭可貴之處也在於將在地真正帶入了一個藝術慶典中,此次有幾位藝術家都深入麻豆校園與在地學子共同進行創作,其中以藝術祭的核心之一「糖」為題,試圖喚醒各個世代的糖在期望下變換萬千,以及背後歷史因素和生命體驗。藝術家劉彥均透過與曾文家商的合作,打造一面「糖果回憶牆」,用舌尖上的甘美加深對此地的連結。而〈回家路上的另類歷史想像〉這組藝術創作,則是透過藝術家王怡婷與王瑞亨進駐麻豆國中,與學生共同創作,透過植物變遷的紋理爬梳糖廠更迭的歷史,討論分享今日生活菜餚中隱含的自然故事,最後再以複合媒材的方式將這些美麗懸掛於校園之中。

麻豆大地藝術祭經過了幾年的文化田野調查,因而累積出了厚實的創作背景,就連外國藝術家們也都經由參與走訪麻豆的實際田調獲得藝術靈感;來自義大利的藝術家Elena Redaelli用甘蔗渣與甜菜漿為材料製成紙,將亞洲和歐洲糖業記憶連接,堆疊成已消失的建築物與曾經在街角的樹木造型。而日本藝術家杉原信幸也以充滿象徵的紅磚、三合土、石車進行創作,為充滿歷史感的大樹打造一艘永恆的「糖石船」,象徵在今日已消失的內海港灣,乘著夢想繼續冒險。

日本藝術家杉原信幸以紅磚、三合土、石車進行創作,為充滿歷史感的大樹打造一艘永恆的「糖石船」。

除了實際出現的「藝術品」,許多藝術家也以自身行動歌唱麻豆的美麗;行為藝術家張雅為,以舞蹈戲劇與互動表演帶來了更多描繪的可能。藝術家拉馬默提司Lamamotis也透過藝術祭,打造了這一輛蝸行移動車,探討身體、環境與物質的連動關係。在藝術祭的工作坊中,依循植物學家楊宗愈老師在麻豆踏查的文本,將可食素材融入麻豆在地的飲食文化「碗粿」之中,創造與參與者互動並用味覺同享的一份藝術。

藝術家拉馬打造蝸行移動車,探討身體、環境與物質的連動關係。

關於大地藝術祭,很多人都知道日本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以及瀨戶內海藝術季;但關於自身土地上的首屆的麻豆大地藝術祭,用精實的文化調查堆疊以及策展人們的熱血熱誠,在首次啼聲之時就創造了令人驚艷的呈現,未來也繼續期待麻豆大地藝術祭接下來的美好創造,當人們不斷想往海外奔走時,回頭一望家鄉的土壤,她仍舊如記憶中的糖一樣充滿著無可取代的況味,當在地文化碰撞了無國際的藝術體現,才真正揮灑出了藝術如生活的樣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