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汕地區守護神三山國王 ,宋代受封為國神」
三山國王是廣東潮州及台灣潮州籍民所奉的地方守護神。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陳漢初接受採訪時指出,潮州獨山、巾山、明山三位山神,於宋太宗封此三山神為國王,故有此稱。
三山國王起源於潮汕地區,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植根於千萬民眾心中,而且是最古老、最有影響的神祗。俗稱王公(有地方稱為王爺),與其夫人合稱為王公夫人,其信仰在潮汕大地十分興盛,作為潮汕的守護神,三山國王及其夫人在潮汕人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供奉三山國王的廟宇遍布潮汕的每一個角落,據不完全統計,粵東地區各地已知的三山國王廟超過200座,其實三山國王廟的數量遠不止記述的那麼少,很多小村莊都有三山國王廟,還有一些其他神靈的廟宇也同時供奉著三山國王。每年正月,各地都要舉行三山國王的迎神遊神活動,全民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有的村寨,游神,唱大戲,兼有舞獅、舞龍,提燈籠等娛樂活動,場面壯觀,盛極一時。
「三山國王神」肇跡於隋、顯靈於唐、受封於宋。隋初隋文帝時期,潮
唐朝開始,三山神成為當地山神,潮人對三山神頂禮膜拜,每年都要定期祭祀三山神,其職能在消災納福,為一般民眾解難題為主。相傳唐代中期,韓愈貶任潮州刺史,適逢潮州水患不斷,民不聊生,於是他便向「三山國王」祈求。果然,三天後雨過天晴,韓愈隨即尊奉三山為神。
到了宋朝,這「三山神」協助宋太宗打天下,使得宋師太原大捷,受到太宗趙光義的褒封:封巾山「清化威德報國王」,封明山「助政明肅寧國王」,封獨山「惠威弘應豐國王」,並賜廟名曰「明貺」。至宋仁宗明道年間,「復加封廣靈二字」。至此,「三山國王」 經皇封,提升為國家神,成為為國家皇權服務的神靈象徵。當時,其地域影響大體局限於潮汕。
而在元初,張世傑奉宋少帝南奔潮州,「三山神」再次顯靈救助少帝突圍。經過歷代帝王的褒封,三山神由將軍、元帥、護國王等嬗變為「三山國王」,體現了封建王朝對忠義烈士的推崇和民眾對英雄豪傑的感佩。元朝,三山神的影響和地位,較唐、宋時期更加顯赫。
潮汕本土人口約1000萬,而移民海外的潮汕人達到了1500萬,由於大量潮汕人移民海外也把三山國王信仰傳到了台灣、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國家。在潮汕的霖田祖廟,已迎來海內外及港、澳、台同胞的進香團成百萬人。除進香外,還進行尋根問祖活動,甚為感人。實際上,三山國王作為一種地方民俗文化,已經發展成為弘揚中華文化、促進海內外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的紐帶和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