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原剪黏創作傳習工作坊(第6期)開幕暨學員拜師儀式
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主辦的「王保原剪黏創作傳習工作坊」第六期傳習課程,將於6月18日(本周日)上午10時假歸仁國小文化走廊舉辦開幕暨學員拜師儀式。為展現投身傳統剪黏技法之決心與意志,林秉賢、董珮儀及吳昀瑩等三位已參與多期工作坊的學員,現場將進行拜師儀式,正式繼承王保原藝師剪黏衣缽,成為何金龍派系第五代傳人的ㄧ員。文資處竭誠歡迎各界人士當日共襄盛舉,一同見證本土剪黏工藝之傳承。
秉持保存與傳承文化資產使命,積極搶救傳統工藝失傳的危機,文資處自101年起開設「王保原剪黏創作傳習工作坊」,今年將邁入第6期。在「人間國寶」王保原藝師及其傳人呂興貴藝師的協助教學下,新學員以學習基礎技法為主,製作較不具繁複裝飾的貂蟬、董卓等人物尪仔,並運用「甲毛」、「摃槌」等技法,完成呂布、趙子龍等武將人物尪仔。舊學員則進一步製作殿堂建築、樹景及亭景。學習成果較佳者,則搭配藝師之指導,獨立或與藝師合作,完成一個具故事性的壁堵作品,逐漸達成本計畫傳承剪黏技法之目的。
傳統工藝之養成須不斷磨練,將課堂創作導入實務操作,則實為文化資產保存、傳承工作之關鍵。王保原藝師眾多的廟宇作品,在年久失修或受地震、氣候的影響下,部分已有所損壞。在文資處的構思與媒合下,本期工作坊將以佳里區頂廍里永安宮正殿步口龍邊壁堵─「孫悟空大鬧天宮」為主題,規劃「廟宇壁堵仿製」及「傳習課程」二部分進行。鑒於部分學員歷經5年的培訓,已具備基礎創作能力,本次將由林秉賢、董珮儀二位學員,共同仿製該壁堵。本次傳習課程並將加強學員尪仔製作、甲毛與槓槌剪裁等技法,厚實學員之基本功,並由藝師分配適當作業,與學員共同創作該壁堵。考量王保原藝師年事已高,傳習課程將持續由呂興貴藝師授課,王保原藝師從旁指導。
本期課程學員,多數為第5期學員繼續投入學習,其中更包含一位年僅14歲的陳睿謙同學,他也深刻自我期許,期能傳承國寶技藝。對於舊學員的捧場及持續參與,文資處除表欣慰,未來也將更戮力辦理各式傳統藝術之傳承、保存與推廣相關課程、活動,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密切注意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