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漢珍司阜傳統疊斗式大木棟架傳習計畫結業式
為傳承本市珍貴大木作技術,確保眾多閩式建築未來得以保存維護,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與國立成功大學合作,於105年11月起舉辦「許漢珍司阜傳統疊斗式大木棟架傳習計畫」,課程即將完成,結業式訂於5月7日上午9時假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C-Hub 成大創意基地1樓舉辦,當日也將進行傳習成果發表與大師講評。
本次課程由高齡九旬之文化部指定人間國寶許漢珍司阜親臨指導,成功大學徐明福教授籌組優秀師資群協助授課,課程內容十分扎實而嚴謹,主要以漢珍司1967年設計按場最具規模之疊斗式木造棟架-鹽行天后宮為範本,進行設計繪圖及丈篙圖練習,再以其他如大天后宮、祀典武廟、北極殿等七處古蹟,實地測繪後繪製一套設計圖及落篙圖,最後覆核學員成果,歷時19週共220小時的密集學習。
漢珍司不吝於傳授畢生研發建築技藝,且展現敬業精神,細心指導學員設計架棟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插仔不可高低相反、直出與直出攑尺度與立柱間的開榫問題等等,任何細節均一一耐心教導。漢珍司對尺寸準確的敏感度,幾乎是不需計算就能馬上直覺指出,不愧為文化資產國寶級大師,實在令人讚嘆。本次傳習對象主要是大木匠師及古蹟修復相關人員,讓學員不只是學習到老匠師獨特的技術經驗,更見識到職人的堅持精神,得到相當深刻的學習心得。
許漢珍司阜師承父親許銅爐,從事廟宇興建工作一甲子,共參與67座寺廟工程,生活在廟宇祭祀文化的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中,見證新舊時代思維與文化交替,大木技藝產業的轉型,廟宇結構從木作轉為RC的巨大轉變。2010年及2014年以「廟宇大木」、「廟宇結網」登錄為臺南市傳統藝術保存者,2014年文化部指定為「大木作技術」的傳統技術保存者,並於2015年獲頒臺南市卓越市民,於傳統文化之貢獻卓著。
文資處指出,透過課程除了將許漢珍司阜的珍貴技藝詳細的保存、紀錄,更期待建立古蹟保存修復技術人才培育之數位教學資料,導正及保存傳承推廣正確之傳統大木營建觀念,以確保古蹟大木結構的修復品質,提升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工作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