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思考羅耕甫 如本心延光而行(下)

發佈時間:2022-05-13 15:32:11
橙田建築受邀參加「2021威尼斯建築雙年平行展」的兩項作品。(圖/橙田建築提供)

朝未來返航

2021年橙田建築受邀參加了「威尼斯建築雙年平行展」,也是台灣歷史上的第二人,這位自稱沒有建築正規訓練的「土芭樂」,在國際舞台上卻體現了「越在地越國際」的真理,沒有洋墨水灌溉,也不是建築本業,卻是台灣建築界裡獲得國際獎項無數的創作者。

2021年在威尼斯建築平行展展出的兩項作品之一的燕巢焦宅(圖/橙田建築提供)
2021年在威尼斯建築平行展展出的兩項作品之一的碳佐麻里時代園區(圖/橙田建築提供)

「在我的想法中,沒有不好的樹、沒有不好的材質,而是如何去創造他們最好的位置。其實這跟我對分材教育的想像很類似,而建築也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件事!」羅耕甫如是說。心理學的背景彷彿透視了我們眼中的疑問,他兀自接著說:「在土地上,居住與環境品質的落差,是會造成社會對立與不安的原因之一,所以我認為,住宅中滿足建築的機能性是最先的考慮,而不是只考慮如何把住宅變成商品,設計是要為人解決問題的,不是成為只能煩惱而有限的選擇題。」這些話沁入了心中,在筆尖湧出了感動的認同。

羅耕甫認為,建築的存是把好的環境留給人、生態、環境還有生命。(圖/橙田建築提供)

羅耕甫設計的建築因地而生,為「人」量身思考,但除此他更強調:「我不要做高級的建築,我想做的是人與環境能溝通的建築,建築不只是看道路、環境,看東南西北,重要的是建築的存在如何把好的環境留給人、生態、環境還有生命。我不追求完美,但我追求的是建築的公平性。」他說的公平,已經超過了人與人,那是人的創造對土地的公平,是人對於萬物去設想的反射思維成為了公平。

羅耕甫設計的建築因地而生,為人量身思考。(圖/橙田建築提供)

彷彿上個世代哲學者的理想,卻是一條返航向未來的真實路徑。羅耕甫談到建築,他把建築倡議回到本心,不是說說而已,他特別拿下了牆上的一紙獎狀,那是2017年德國的通用設計大獎(Universal Design Consumer Award),那並不是一個關於建築的獎項,而是一項國際工業設計的崇高獎項,羅耕甫得意地說:「我們是當年全球唯一用建築材料開發類別獲獎的得獎者。」這項作品關注建築外皮層的設計,羅耕甫用自己擅長的數理結合了建築,設計金屬的鋁皮層讓整體建築更有永續節能的功能。他是少數跳脫了建築使用材料的範疇,去真實地研究並設計建築材質的人。

羅耕甫用自己擅長的數理結合了建築,獲得2017年德國的通用設計大獎;辦公室的獎盃森林宛如他日常的聖堂。

回到最初但同時也航向了未來,開啟新的可能,羅耕甫說:「以往大家很愛用進口的材料,來展現絢麗的高級感,但世界的趨勢,就是如何為環境減少負擔,如何用地球最少的資源去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是我們都該為環境盡的一份責任,也是未來建築最重要的課題。」

叛逆的優雅眼光

羅耕甫對心目中的建築有著自己的不凡看法與理想,但在一開始的路上,當然也有不少以沒有學經歷來挑戰他,對此羅耕甫說:「那時候我就開始搜尋,看看國際知名的建築師都去參加什麼比賽,我就去參加那個比賽!用國際比賽來累積自己的經驗,也用作品來說明自己。」

從小到大每每參加美術比賽羅耕甫總是會得獎,有人說他抓到了人心的喜好,知道大眾的最大公約數,但更可以說他有著與世界共同呼吸的感受力,順應著心理本科的洞悉直覺,折除專業的傲慢,反而將其重新回到人與人的溝通裡,辦公室的獎盃森林宛如他日常的聖堂。

台南商八-碳佐麻里的平面設計圖。(圖/橙田建築提供)

與羅耕甫長期合作的碳佐麻里集團,以優雅的環境打出知名度並將燒肉賣成了精品,一段長遠的合作關係不免要經許多的磨合。羅耕甫平實地說:「與業主溝通一直都是非常關鍵的事情,有時候我也會踩得很硬,但我也不想容易妥協,在很多人的說法裡,我是真的還蠻難搞的,但我堅信在真正互信的狀態之下才能創造好的作品,我也告訴自己要將他們要求的做得更多來回應他們的信任。」這是命運與天賦才能淬煉的態度吧,如是想著。

未來的未來

橙田建築│室研所一年承接了不到十個案子,但也是少數從設計一路跟到施工完成的團隊,每一個設計都是設身處地的思量,每一處嚴謹的規劃都是施作的累積,台灣的土地很少,練習的機會也總比世界更少,要如何把握每一塊土地是靠著自律和努力的堆疊,團隊也謹慎地要求施作要跟設計圖一樣,這些業界裡不可思議的說詞,都是他們的日常,沒有隨便的空間,羅耕甫堅持把每一個案子都做到最好。

大境和觀 TOPOSITION Construction Office(圖/橙田建築提供)

工作室裡除了建築模型與獎盃,更多的就是各式各樣的書籍,工作之餘羅耕甫把許多時間留給了閱讀,尤其是國外的建築設計雜誌,羅耕甫說:「這裡的書保守估計可能就有幾百萬喔!到了最後書商跟我都很像一種共生關係,但既然目標是放眼國際,這樣的閱讀就不能少。」

語言堆疊窗外的樹影逐漸深邃,停下筆,聽著羅耕甫說著人生經歷的極端與無常,不可一世的天才,話中滿是理想的謙虛和對萬物感謝的自省,讀懂人心的眼光要說他完全不花費力氣,就失了公平,有些成績無法單靠努力,還得額外覆著命運的枷鎖,那背負著的重量,有多少時候都令他想以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來交換。明白失去的人更懂得創造無限的可能,羅耕甫在他奇異的路上走出了一種骨氣,還有身為人面對生命的勇氣,這樣的思維沿著光繼續前行。(撰文/方憶芝)

(圖/橙田建築提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