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伶以柔克剛 綻放新化街役場風采(上)

發佈時間:2022-02-24 19:59:14
新化街役場近90年的老建築,再度發光發熱。

位於新化區中正路的古蹟原新化街役場,雖然量體不大,但融合西方古典建築,以及現代簡潔線條的建築風格,加上入口圓弧形門廊,讓人很難不注意到它的存在,其實這棟屋齡將近90年的老建築,從差點被拆除到再利用,甚至成為新化重要地標,有著許多人的努力,其中,發揮老屋欣力精神,讓街役場再發光發熱,不能不提到這其中的靈魂人物郭秋伶。

戴著圓框眼鏡的郭秋伶(中)與友人的合影。

一頭直髮,戴著圓框眼鏡的郭秋伶,外表看起來就像鄰家大學生,跟傳統商場女強人的形象完全不同,而她的人生過程,也跟這棟老屋一樣,充滿轉折跟驚奇呢!

新化街役場這棟老屋,充滿轉折跟驚奇。

生長在餐飲世家的郭秋伶,家中有三男一女,她是唯一的女生,當然也覺得長大後參與家族事業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只是,這些計畫,在她大學畢業後,出現轉變。因為常常出國旅遊,慢慢對旅遊業產生興趣,甚至加入旅遊業,一待就是二十年,從基層工作人員,一路做到了大台南區的經理,也累積了可觀的人脈資源。

郭秋伶回憶,當時正值旅遊黃金期,每年營業額都超過新台幣四億元,她每天出差、開會,忙得不亦樂乎,在工作中得到的成就感及滿足,也讓她覺得,自己應該在這個行業一輩子到老了。

郭秋伶原本以為自己應該在旅遊這個行業一輩子到老。

不過,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小孩出生後,開始面臨到為孩子尋求教育資源的問題,幾經思考,終於在新化區找到了一間理想的幼兒園,但如此一來,就面臨如何在家庭與事業中取得平衡,正好當時市府有意將列為市定古蹟的街役場委外經營,郭秋伶在朋友推薦下,到現場勘查,第一眼,就被這老建築內斂的建築底蘊吸引,走進屋內,挑高的空間,就讓她下定決心,要好好利用這個空間。由於和家族背景也有關聯,於是她就一頭栽入了這個陌生的市場,在古蹟開起特色西餐廳。

街役場其柱子純粹為磚造,內部沒有鋼筋。

走進街役場,處處可以看到用心的痕跡,新化在日治時期,劃為「大目降里」,1920年台南州新化郡成立,以大目降為郡役所所在地,改稱「新化街」。1934年(民國23年)因當時辦公室「杉仔厝」不敷使用,遂由當時街長梁道捐地,興建「新化街役場」作為行政中心,保留迄今,是彰化以南僅存的街役場建築。

街役場屬於現代折衷主義風格,形式為仿歐洲晚期文藝復興戲院式樣。表面建材主要為洗石子,並搭配北投窯廠生廠的十三溝面磚,而其柱子純粹為磚造,內部沒有鋼筋。

老建築內斂的建築底蘊吸引。

戰後街役場一度規畫為新化鎮公所,直到1996年新大樓完工後才閒置, 1999年因「廣停二地下停車場」施工在即,一度面臨拆除命運。地方熱心人士惋惜老建築物的殘破凋零,四處奔走,發動新聞界與學、政、藝文界力量,籌款在施工期間將新化街役場以方式移屋,將建築移到附近的青果市場停車場安置,完以移屋方式,使得「新化街役場」老建築得以保存。移屋任務在2000年5月21日,集結新化鎮民1500人,拉起10條大麻繩,將整棟建物暫移311公尺暫時保存;並在2002年3月29日遷回原址,整個修復過程,也成為地方盛事。(撰文■黃文鍠 圖片■郭秋伶提供)

新化街役場移屋現場(照片來源: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