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淵說陶就陶-讓如實與自由成為當代藏家(上)

發佈時間:2022-02-09 14:54:06
(左)陶藝家張清淵。 (右)張清淵2014於日本Maronia 畫廊個展。

奇石隱山中

身在台南官田區的鄉道隱山,側訪著張清淵的同時,目光隨著攝影鏡頭掃過他的臉,那副約翰藍儂的小圓眼鏡掛在鄧不利多的鼻翼位置,平衡了正圓的左眼和如溜滑梯角度傾斜向下的右眼,原以為這是最顯目的象徵了,但後來,移動著鏡頭的目光卻停留在那隻耳朵上,又尖又潤的奇特形狀看得眼熟,當裊裊白煙升起,望向桌上那支盛著熱茶的陶壺,莞爾有了答案。張清淵和他的陶藝,帶著生活理性軌跡的探討和鬼靈精的態樣,尤其他聞聽著生命而展現的,更是一件又一件形狀奇異的陶品。

和陶藝家一起用他的作品茗著一壺溫馨的熱茶。

張清淵的陶藝工作室,鄰近著烏山頭水庫與他任職的台南藝術大學,窗外是綠蔭搖晃的山林景緻,這裡也是他生活了六年的住宅,跟著南藝來到官田的二十餘年,終於有了安心落腳的地方。

有著綠蔭的山林景緻是陶藝家的安心落腳處。

對於最終拋下定錨的選擇,張清淵說:「就像許多生命的眾多際遇,總有許多無法解釋的原因,但每次回想都是有趣的過程。」就像年少時所著迷的電影、在球場上的追逐競爭,在紐約拓展眼界再砍掉重練的視野,還有思索著何為家卻處處為家的闖蕩。那些已經無法解釋和比擬的,收進了耳裡與眼裡,經過雙手烙印了名為奇趣的頑石,難道也不自覺地揉合成了自己的模樣嗎?

陶藝家雙手烙印了各種奇趣作品。

叛逆而自由的家族格言

「理性的父親有個感性的兒子,叛逆的兒子則有更叛逆的父親。」聽著張清淵談起家族故事,也在書寫中也落下了這句話。1960年在屏東出生的張清淵,有個目標經營百年企業的祖父,家中有著大好前程的生意等著後輩承接,但率先叛逆的代表,是張清淵的爸爸,身為家中長子卻無意繼承生意,於是奔向了台南念師專,接著自願到山裡的小學任教,看著我們驚訝的神情,張清淵倒是雲淡風輕:「五歲之後我就沒再和爸媽同住了!但也不至於覺得太寂寞,小時候懵懵懂懂,我都記得在課堂上老師說他的,我就想我的,也許並不是這麼『乖』的孩子,但也不至於出大錯,說實在我也覺得沒那麼乖是一種創造力。」一段歷程反而養成了處世獨立的態度。

陶藝家張清淵有著教育家的書卷氣。

後來在台南念初中,張清淵開始了獨自租屋與生活,有時候流連電影或是奔跑球場,就也索性不去上課了,「但就是會抓好底線,缺課不至於被退學,成績也不會是滿江紅,我總記得在那時,腦海裡有好多無法用言語解釋的想法,也不知道怎麼表達,就是單純地擁有著『這些想法』,對我來說,是很有趣的體驗。」突然地想起2020年榮獲日本「漫畫大賞」第一名的《藍色時期》,漫畫中的主角是個在校成績優異還能兼顧玩樂的高中生,但內心卻十分空虛,直到他被一幅油畫觸動內心,因而將第一志願定為東京藝術大學的熱血故事,那麼也令人好奇,張清淵是到了什麼時候才真正被陶藝所觸動呢?

張清淵工作室中的作品。

「我記得是在藝專(現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我開始想對陶藝有更進一步的學習,所以我跟我的教授說:『請你當掉我,我還不想畢業!』教授比我還害怕,他說他不能答應,除非我有家長的同意書,所以我就跟我父親說了我想留級的原因,父親當下立刻說:『很棒呀!沒問題!』就在那一年才開始認真學習的。」看著我們驚喜的神情,張清淵繼續說道:「所以我很感謝父親,他本質上就是個教育家,而且他擁有自己的興趣,他知道自由和生命的可貴,所以他也總會支持孩子們的興趣。」除了支持張清淵繼續專攻陶藝,張清淵的父親也支持自己的女兒學音樂,家中自由的學習風氣,不言而喻地凝結了家族的格言。

張清淵工作室中的作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