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限定】曾文溪畔的十月雪~甜根子(上)
菅芒花白無香,冷風來搖動。無虛華無美夢,啥人相疼痛。
菅芒花白無味,生來唔著時。無玉葉無金枝,啥人會甲意。
菅芒花白文文,出世在寒門。無美貌無青春,啥人來溫存。
菅芒花/許丙丁作詞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詩經秦風篇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正是九月秋意漸濃的寫照,被通稱為「芒」的禾本科植物,頂著白茫茫的花穗,在這個季節以著動人的蒼茫風韻,華麗登場,織成一片白浪翻騰的立體畫布,為秋之舞曲拉開序幕。
大內橋下的曾文溪畔,廣闊無際的秋天芒花大景,彷彿是夢幻的銀白地毯,就這樣從眼前一路向橋的另一端鋪去,為剛硬的橋樑增添些許的柔和感。在陽光微風的襯托下,搖曳生姿,正是秋天野外最具代表性的景觀。
◆芒花的種類
一株芒花無艷色,看起來不嬌美,沒有特別的吸引力,充其量就是雜草;但當整片占據在河床中的芒花盛開,套句詩人徐志摩的知名話語「數大便是美」啊!其壯闊之姿,令人難以移開目光!
這浪漫絕美的「10月雪」,究竟是什麼花海?因為太多人分不清了,所以就借用了台語的通稱「菅芒花」。
所謂的菅芒花是一種芒草,但其實在相同的貧瘠環境條件之下,會有多種不同的植物共域,它們不僅形態相似,名稱也易於混淆;但它們有個共通點,都來自於禾本科的大家族,若非對植物稍有辨識功力,不細看還以為都是同種。雖然外觀相似,但還是可以由一些簡單的生長方式、生長環境來推論,這是哪種芒花。這次,我們就針對常見的三種禾本科植物來介紹:五節芒、蘆葦、甜根子草。
1.五節芒
禾本科芒屬,分布於台灣全島低海拔山野、溪流旁、荒廢地、丘陵地以至海岸皆有。莖節處常有粉狀物,節處通常被白粉狀。葉片細長如甘蔗葉;葉緣含有矽質,具堅硬的鋸狀小齒,能割傷皮膚。秋天開花,雌雄同株,花初期為淡紫紅色、成熟時呈黃褐轉灰白色,主軸為花序的1/3長,分枝長10-20公分;小穗2朵成對生。五節芒,並非是在植株的哪個部位有五個節,而是適逢農曆的五月節(端午節)開花而得名。
2.蘆葦
禾本科蘆葦屬,分布於台灣全島沼澤、湖泊或溪流、溝渠邊,喜歡潮濕向陽的環境,常成群繁生。蘆葦的節間明顯,莖節間中空,節上具芽,節下通常有白粉。葉片扁平,帶狀披針形,花穗為黃褐色,每1小穗有3朵小花。蘆葦一般長在河邊、沼澤地及沿海的沙洲鹽沼地間,植株基部不成叢狀。
3.甜根子草
禾本科甘蔗屬,甜根子草與甘蔗同屬,原產於印度,全台各地生長,多出現在低海拔乾旱的河床地上或溪畔砂石地。它和甘蔗一樣,會把糖分儲存在莖裡,莖的基部嚐起來略帶甜味,所以稱作甜根子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叢叢分開生長成一大片,葉狹長成條片或劍狀,1公分寬上下,可長至3米高。莖稈直立實心,節下有白粉,單葉,葉片長細線形,細鋸齒狀,灰綠紙質,葉緣銳利。9月(中秋節)前後開花,為圓錐花序,花序長約20公分,小穗成對,花穗剛抽出來就是純白色,花穗最後會脫落到只剩中心的軸,其他的分枝都掉光光;果熟時帶白毛傳播。到了冬季,一大片甜根子草會轉為枯黃。
◆先人的智慧
這些禾本科芒草,生長在向陽開闊的破壞地上,從海濱至山脊任何嚴苛環境都無所不在;強韌的生命力,讓它在這片土地上處處可見,因而與先民生活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
對於我曾經擁有的深刻記憶,就是芒花掃帚了。芒花成熟季節進入秋收後農閒季節;將芒花收割後綁成掃帚,送到市場上出售貼補家用,是農家的業餘收入之一。小時候,家裡總會有一把待命,非常好掃、好玩;因為是玩家家酒的好武器。現今市場上都被塑膠物取代,芒草掃帚也不知該何處尋覓。
而正因芒草無處不生、無處不長,雖然農家莫可奈何;但先民卻很有智慧,就利用它堅韌的特性成為農作的好幫手。農家以芒草桿來搭瓜棚、豆架來替代竹子;收割葉子提供種植蔬菜瓜果等舖田畦之用,避免雜草叢生。現今農業大都使用黑色塑膠布舖農田菜畦,但這些塑膠布使用後即丟棄,增加自然環境的負擔;相較之下,早期採用芒草或稻草葉子的應用,顯得環保而可親多了。
另外,在鄉間田地裡種植作物、蔬菜、水果等,總怕雞、鴨、牛、羊闖入破壞、啃食;將芒草莖稈砍下用來圍籬笆、或是整株種植當圍籬使用,既可阻隔動物破壞作物,又可防風,兩全其美。
在民以食為天的世界裡,很多人看到任何植物就先問可以吃嗎?有什麼藥用?其實,芒草可實用的部分有芒草筍、芒花心等,原住民廣泛食用的比較廣,近年流行風味餐,在花蓮、台東原住民區域的市場裡可見販售芒草筍,而且極其美味,令人難忘。
◆早期建築的應用
除了在農業的運用,先民的智慧真是令人擊節;芒草早期也是重要的建材,是建築史上尖兵呢!最廣為人熟知的,就是葺屋頂。一直被歌頌的傳統建築之美所提的不外磚瓦、石造、木構造建物;很少有記載草堂建築架構與美學,可能是因它保存不易,持久性不高;現在能看到的芒草屋頂,大概就是風景區的涼亭,亦或是鄉間即將傾危的古建築,想要對它研究,有點難度。
我們難以想像,現今處處漫生的芒草曾經是作物植栽的身分。早在日據時期農業紀錄裡,記載著台灣中部地區的芒草是如何栽種與收成,供建屋所需;可見當時的建物很多都以芒草葺屋頂。每年過中元節後,是葺屋頂的最佳時機,趁著夏末初秋天乾物燥之際,左鄰右舍會約好時間互相幫忙,要在夏秋葺頂完成,以免綿綿冬雨屋漏之虞。
芒草應用在建築上,還有個也讓人非常熟悉。就是早期簡陋建物的牆壁,會以竹編或夯土為牆,有些就以芒草桿代替竹子為材料,更精緻一些是編好後再糊一層黏土、或加上稻殼等等,據說非常冬暖夏涼避免,也是一絕。
除了可用來蓋屋頂、編牆壁之外,有些困苦的家庭生養眾多,在寒冷的冬天,保暖的衣物棉被常常不夠,也會將芒草或稻草曬乾當睡墊,阻隔寒冷的溼氣之用。
撰文/攝影■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