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次癲癇症狀發生時 我們能做什麼?

發佈時間:2020-11-26 20:10:41
癲癇(epilepsy)是大腦細胞異常放電的一種疾病。(照片來源:Pexels 攝影師:Anna Shvets)

若是遇見周遭有人癲癇症發作時,你的反射思考是怎麼做呢?許多人第一時間的聯想;是讓患者咬著壓舌板或是毛巾,甚至還有咬著鐵湯匙的流言。但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神經科的主治醫師黃虹菱則提醒,其實,當遇上癲癇症發作時,首先要做的事情,並不是往患者嘴裡塞東西!此舉甚至更容易造成危險,反而應該保護患者的安全,將其移到安全空曠區域,以及保護頭部等容易造成重傷的位置,並記得在發作之後切勿餵食與飲水。

周遭人發生癲癇的正確作法。(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

黃虹菱醫師表示,癲癇(epilepsy)是大腦細胞異常放電的一種疾病,會造成反覆癲癇性發作(epileptic seizure),許多人認為當第一次出現癲癇症狀後,可能未來將一輩子需要服用藥物,但其實這需要經由醫師的仔細診斷,若判斷為高復發機率的癲癇發作,才需要使用抗癲癇藥物進行治療。

首次發生癲癇症狀時,需要經由各項評估才能診斷是否需要用藥。(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

日前發生此案例;於醫院實習的護理系學生,過去並沒有癲癇病史與其他疾病,但某天交班時,突然跌坐地上,雙眼上吊、牙關緊閉,四肢呈現僵直抽搐情形,對身邊人的叫喚絲毫沒有反應,持續一分鐘後才停止。經由神經學檢查、抽血、腦部電腦斷層並無任何異常,該生也完全不記得當下發生的情形,醫師詳細問診後發現,該實習生已經好幾天睡不到五小時,有嚴重睡眠不足的狀況,醫師評斷為「誘發性的發作」,並不需要服用抗癲癇藥物,反而要謹慎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以及充足睡眠。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神經科的主治醫師黃虹菱,強調首次發生症狀應立即就醫診斷。(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

黃虹菱醫師表示,上述個案只出現過一次癲癇症狀,且檢查結果皆無異常,加上出現睡眠不足的可能誘發因子,因此尚不能診斷為癲癇。因此當癲癇狀況發生時,周邊的人們須以正確方式保護患者安全,而對於第一次發生癲癇症狀的患者而言,心情難免焦慮,但必須經由詳細檢查才能判別,因此也建議若有症狀必須盡早就醫檢查,並維持良好生活習慣,若有二次復發,則須盡早回診評估是否須開始用藥。

今年度交通法規修法,使有癲癇症狀的患者能有條件考取駕照,造福許多符合條件的癲癇患者,但醫師也提醒,這是一項攸關所有用路人的法規,希望大家都能以愛惜自己與他人生命的謹慎之心來看待,而ㄧ般民眾也可藉由醫療單位提供的衛教資訊,由正確的訊息管道來認識癲癇症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