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顎手術科技化 強調術前診斷計畫的重要

發佈時間:2020-09-27 07:18:15
正顎手術科技化,透過醫學與機械科學合作,達到更可預期的手術效果。(Photo by Jonathan Borba on Unsplash)

「正顎手術並不是醫美,對我們團隊來說,正顎手術是必須兼顧患者的健康、功能與美觀三者兼具的手術。」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牙科特約醫師王東堯這樣說。堪稱是台灣正顎科技化先驅的他,除了是成大醫學院有著醫學系教授,還同時擁有機械系合聘教授的特殊身分,原因正是因為與機械系共同合作開發的科技手術計畫系統。

醫學科技進步發達的現代社會,對於健康的需求比過去更容易尋求解方,例如齒顎矯正便是其中之一,當上下前牙的前後差距過大,不能切開食物、或者是有戽斗、暴牙、小下巴、臉部歪斜、微笑時暴露太多牙齦等問題,那表示很可能是上顎骨或下顎骨的骨骼發育過多、過小、或是兩邊不等的情形,這樣的情況會造成齒列不正、咀嚼功能低下及有礙美觀。

臺南醫院正顎手術團隊:謝嘉興副院長(左二)、麻醉科葉靖宜主任(右二) 、牙科姚宜吟主任(右三)及特約醫師王東堯教授(左三)

有這方面問題的病患,可能會尋求正顎手術的協助,以達到美觀、健康與符合功能需求等目標,正顎手術是需要切開上顎骨與下顎骨的手術,手術的時間長並會需要進行全身麻醉,手術後約兩週可以大致回到日常生活,比起只做牙齒腳而達到的目的更顯著,同時時間也較短,但仍有少部分的病患,認為效果不甚理想,尤其是臉部不對稱的患者,針對這樣的情形,問題很可能不是在手術執行上,而是在先前的「手術計畫」上。

王東堯醫師與成功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虛擬實景研究室的方晶晶教授,共同合作開發軟硬體,使用演算法以電腦計算骨骼的最佳正中平面(又稱最佳對稱面),可自動化產生骨骼的參考面及進行臉骨對稱分析,並開發虛擬手術計劃系統及混合實境手術計劃系統,進行整體手術計劃,運用3D列印技術產出手術模板或定位咬板,以在手術中達到骨骼的精準定位﹔自2005年開始應用在正顎手術的病人上,迄今已15年。

王東堯醫師認為正顎手術必須兼具的三項內容。

使用正顎手術科技化方法進行治療的病人需要拍攝電腦斷層影像,並要有電腦工程師協助,雖然可能比較費時費力,但可以達到更佳及可預測的手術效果。需要再次強調,操作科技的是人,所以執行手術的醫師要與矯正醫師進行緊密的討論及合作,並了解病人的需求,做出正確的醫學上及美學上的判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