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著一個下午的溫暖 慢步走進蝸牛巷

發佈時間:2020-04-16 17:59:44

生命行走著,卻也同時遺忘著。現代人樂於把記憶存入長方形的發光體裡,好像順著手臂的長度,就可以額外多出128GB的空間,但過往的年代卻不如此,那一瞬間與某一段的時光,要記錄下來都不怎麼容易,隨著時代更迭,許多地方都不再相同;也無可依循。還好台南有葉石濤,在這位文學家的生命裡,他經歷了許多歷史的縮影,也寫下了許多關於台南的字句,尤其是那段你我熟知的敘述:「台南是一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還好台南的巷弄裡住著葉石濤,讓爾後的台南人可以順著葉石濤的文學,讓過去台南的街巷,可以從米白色的書頁裡,重新長出擁擠的石子路與屋瓦…

眼前這片蜿蜒寧靜的小巷區,在台南歷史上有許多不一樣的名字,益春巷、南巷、領後街…直到2016年開始,因台南市政府的歷史街區改造計畫,人們開始稱呼它為「蝸牛巷」,這個名字拼湊自葉石濤筆下的描述。蝸牛巷主要的範圍大約在永福路、民生路與西門路二段的巷子之間,沒有固定的入口和收費亭,可以隨意從各條巷弄間走進,任誰都能前往一處自由的文學樂園裡。

微風徐徐的午後,邁開腳步從由「益春藥房」得名的益春街(現今的永福路二段97巷)開始,鋪著石板的小巷裡,不時在地面上找到刻著葉石濤的文字的指引,一邊閱讀一邊閃過幾輛熟門熟路的機車,生活的況味也融化進這個下午。斜照的陽光順著建築物,在地面上畫出了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映著一邊是殘破的古厝牆面,保留著優雅的舊木門與裸露的迷人紅磚,另一邊則是整修後的民宿,素淨的牆同樣不失古樸的氣息,還配有一座二樓的木製小陽台,老式鐵馬倚著牆,一旁的轉蛋機,是民宿主人為蝸牛巷準備的趣味驚喜,商品是以蝸牛為主題的小物。

在蝸牛巷,一路上都有可愛的手工蝸牛當你的伴遊,牠們有著木製、鐵製、燈泡製的各式的花殼,以及用彎曲的湯匙摺出的觸角,蝸牛們藏在居民的花圃中、指引標誌的柱子頂端、貼著牆簷的地面旁,有些還依附在街角鄰居的窗櫺上…,一路上除了感受劉國滄建築師為這個小街巷打造的氛圍,還可以不時找找這些可愛的蝸牛,只要還看得到他們的地方,確信你都還在蝸牛巷裡沒有走失。

只要順著巷裡的指引,經過幾隻悠哉的貓咪以及讓你停下腳步的好奇心,就會來到蝸牛巷的小廣場,被建築物圍繞的小廣場有著街道裝置藝術「晒家園」,架設著台南的居家景致,半立體的裝置讓人連結最初的藍晒圖,切成一半的家具也彷彿象徵著這些從書中活出的風景。葉石濤的句子書寫在牆面上,而文人的故居也在小廣場的前方,隱身在一片尋常人家的鐵門之後,年輕的創業者在廣場上開設了行動咖啡,煮沸了三餘年的時光,累積了熟悉的味蕾,他們也即將搬入新店面,與這裡道別的同時,也不忘感謝文學家書寫的小巷。過去那名符其實的蝸居,讓吃夢的作家有了寄居的寶箱,如今也讓新一代的台南人,有了作夢與實踐的家鄉。

這一處地勢高一些的地方,過去稱為嶺後街,把廣場拋向身後繼續往前走,一處嵌在民宅旁的小書桌裝置藝術「蝸居書室」,擺放的位置相當清新宜人,把作家曾經的蝸居與回憶混合重現,國小課桌椅上有蝸牛當伴讀,書架上頭除了幾本裝置書本,還有一張貼心提醒;記得遊玩蝸牛巷時,要注意聲音的音量,把更多寧靜分享給居民,如果能調成與蝸牛相仿那就太棒了!這裡的人們釋出了日常的路徑,與更多人分享這塊文人街景,相信一定經過一番掙扎,不但要有相當大的善意,更是非常溫柔的一件事情。

在巷弄與花窗拼湊的蝸牛巷,居民的生活如往昔,增加了更多年輕的文創小店佇立其中,熙攘遊客走進巷尾尋找驚奇,也仍有許多正在修繕中的民宿,因應著台南歷史街區的無限魅力,就這樣走到了蝸牛巷的另一頭出口。眼前是葉石濤筆下的永福國小,正好傳來了下課鐘響,想像他匆匆洗把臉,走出木製大門,再從我們身邊穿過趕去上早會,彷彿看見他的背影直直地往前去。

在台南,最浪漫的日常就是漫無目的地走進小巷中,蝸牛般的步伐,空出雙手卻也仍滿載著一個午後的時光,接著,讓陽光再次踏於斜長的影子中,揹著暖烘烘的故事回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