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俗女」腳步遊後壁

發佈時間:2019-12-17 16:13:28

一部由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所改編的台灣電視劇集《俗女養成記》,描寫著一個永遠不像台北女生的台南女生陳嘉玲,她跟著台灣經濟起飛時期一起度過童年,也隨著世俗眼光步入輕熟女的階段,劇中的掙扎、家庭革命與純真的情感;更成為一部台灣六年級女人的心情紀實。這部精緻的台劇,同時也意外地讓取景的台南菁寮,成為許多戲迷指定拜訪的景點,這次就跟著台劇的腳步,一起走踏台南溫柔的鄉村景致吧!

於台南菁寮為主取景的台劇《俗⼥養成記》,意外帶給這個安靜的鄉村⼀股熱情的活⼒,台南市政府也隨著熱潮製作了景點地圖。(圖⽚來源|台南市政府)

仕安里長短樹信號所

矮小的平房包圍在舊時的鐵道裡,鐵花窗與簡易的月台將過去的時光鎖在這一刻,鐵道蜿蜒匯集在後壁農村的仕安里。這裡沒有火車可以搭乘,但它是全台灣五分車鐵道線最多的交錯點,並有著僅存的一處五分車信號管制所,近期也因為電視劇「俗女養成記」的取景而成為一處熱門的景點。

劇中熱⾨場景之⼀,也是僅存的五分⾞信號管制所。

隔著鐵窗和時代感的木門,長短樹信號所內還貼著民國八十八年的報導刊物,這個信號站從日治時期就存在此地,直到民國52年才再次改建,鐵道往北行可至基隆,往南可到達屏東,東西個可以到達白河與嘉義等地。在過去那段甘蔗盛產的時期,四周糖廠所收採的甘蔗若是無處可放,都會先被載送至此地停放,可想見當時的營運盛況。

靠近冬日的後壁小村,種植於鐵道兩旁的相思樹開著黃艷的花,鄰近新設置的彩色貨櫃屋與社區農產合作社,是囊括在「仕安轉運站周邊環境與排水改善工程」的項目之一,這個工程也在今年得到了建築園冶獎公共建築景觀的肯定,加上有著電視劇的加持,就算在地屬偏遠的地點,靜謐的週間也仍有專程到訪的遊客,在交錯的鐵道和木造信號所之間拍照留念。四周寬闊的田園景色,能遠眺遠處高速公路的車輛與飛奔的高鐵,但科技和建設彷彿像水一樣通過了長短樹信號所,沒有帶走它的樸質和歷史,也澆灌了這裡持續生長的樹椏。

周邊的仕安轉運站景⾊,此處也獲得2019年公共景觀類型的建築園冶獎。

菁寮老街-嫁妝街

如果有到訪菁寮別忘了跟《無⽶樂》的崑濱伯打聲招呼。

菁寮老街的這處社區,曾經因為紀錄片《無米樂》與幾位辛勤而惜福的老人家們而聲名大噪,無米樂的豁達與知足,就像紀錄片中崑濱伯所說的「種田修行」精神,上一代人他們歷經了菁寮的富足與落寞,但也引此保留了菁寮最美好的人事物。

其實菁寮在清領時期是通往諸羅縣城的主要要道,也是日治時期五分車匯集的主要地點,位在四方的中心點,菁寮也因此發展出熱鬧的商圈文化,以前菁寮老街還是所謂的嫁妝街,街上販售著嫁娶所能用到的一切物品,佇立街角80年的老店和興冰菓部,也曾是菁寮人約會的地方,只不過隨著冬季到來,和興冰菓部也會向村民們告假,期待炎炎夏日再嚐一碗冰涼。

位在菁寮⽼街上,「俗女養成記」⼥主⾓陳嘉玲的⽼家中藥⾏成為熱⾨景點。

週間的菁寮老街,仍有一批前來走看的團體以及幾位隨著電視劇到訪的遊客,除了女主角在戲劇中的中藥行老家、還有再更深入鄉間的24節氣步道,都是人們專程來一探究竟的場景。而不可錯過的更是菁寮曾經風光的證據;看著一間又一間寬廣與建築美麗的三合院老屋,以及老街上的木製街屋,老人家們坐在涼椅上吹著風,前方擺放著自種的農產品與簡易的醃製品,不怕讓人試吃的小攤販,吆喝著路過的民眾,街口那個返鄉已五年的青年,也總是熱情也努力地推銷著自家生產的米餅,每一個經過的人都會被他請試吃,他笑著跟我們說:「回來這裡不這樣努力不行!」接著又跑向另一組甫走進老街的家庭旅客。

過去的菁寮⽼街就是當地⼈們的嫁妝街。
曬著麵條的屋前院,週間的菁寮散發著常⺠的悠閒步調。

來到菁寮,旅人總是可以隨意地繞進田園風景裡,老街上隱藏著許多國寶級的店家,像是古早的機車行、收藏許多特殊鐘錶的瑞榮鐘錶行、製作亞鉛的店家……而老街後方的風景也不容錯過,如正在進行施工保存的碾米廠、舊時名人的故居與曬了整個院子的麵條,我們也見到許多遊客拜訪著網路上的名店,希望可以藉著經濟允許或是時間的允許,用更多方法陪伴與支持小村的風景。步行著一段小小的路程,看著每三個月輪調一次的郵務人員,和我們說著這裡的濃厚人情和找門牌號碼的故事,還沒等他用丹田喊聲,鄰里的老伯伯早就親切地在門口等待接信,我們一起看著那輛噗噗作響的二行程檔車繼續前進,週間平日的菁寮,也仍存著一股屬於在地的活力。

在後壁田野的阡陌之間

這個地點是電視劇中女主角的阿嬤出殯的路線,讓人又哭又笑的這幕戲成為了劇中的經典。

離開遊客集中的菁寮老街,驅車前往地圖上沒有名稱的座標地點,這個地點是電視劇中女主角的阿嬤出殯的路線,感傷的場景、荒漠的田野加上意想不到的驚喜橋段,讓人又哭又笑的這幕戲,也成為了劇中的經典。

沿途還能接上普立茲獎得主,哥特佛萊德·波姆所設計的菁寮聖十字教堂,這個建築是波姆在海外的第一個建築,隸屬於聖方濟會,這個教堂在1957年動工興建,菁寮的聖十字教堂有著德國傳統建築的務實和綠野仙蹤般的奇幻感,鋁質的銀色尖頂坐落在農村的田野中,卻不顯得令人尷尬,反而有種將田野昇華為聖地的念頭,雖然教堂平時並不隨意開放給人們參觀,但若是有提前預約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來到菁寮也別錯過普立茲建築的風采。

普⽴茲獎得主所設計的菁寮天主教教堂。

在往前一些,在高架橋旁的一處廣大田野就是電視劇拍攝的場景,進入到冬天,每塊田地的採收狀況不一,有些稻梗因飽滿的稻穗而斜躺,整塊稻田呈現綠油油的豐收狀,有些田地已經採收完成,剩下枯黃的殘梗與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幾處草堆,遠方穿著鮮豔色彩的農人,仍在午後的烈陽下辛勤工作著,其實這裡沒有什麼拍照打卡的定點,但是當你站在田野的中間,視線豁然開朗而不被房屋所遮蔽,捨去了那些壅擠,讓更多思緒得以沉澱,也是非常推薦到訪的場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