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珮貞的幕後人生 一首靜靜的主打歌(上)

發佈時間:2019-08-01 17:12:12

那個年代,披頭四The Beatles 在英國的利物浦開啟了搖滾樂的新浪潮,滾石樂團The Rolling Stone在倫敦大聲唱出節奏與藍調音樂的綜合體,音樂彷彿是影響整個世界的脈搏,有時緩緩輕盈也有時狂飆嘶吼,但就像是讓人點頭的鼓點,讓人不由自主地跟著和唱起來。也許正是因為出生在那個年代,讓曾珮貞的生命中,不但對音樂有所執著,連對身旁的一切都展現著她獨有的倔強堅持與溫柔叛逆。

記得訪談結束的那天,我又看了一次卡麥隆·克羅執導的電影《成名在望Almost Famous》,但這次目光不再放在女主角凱特哈德森身上了,而是靜靜地聽著穿插在電影中的歌曲,這張電影原聲帶堪稱是七零年代的搖滾樂精選輯,每一首歌曲集合成就了一部電影,各自擺放時,卻都是扣人心弦的主打歌。有人曾說配樂的困難,在於不能搶了畫面鋒頭,卻要是最恰到好處且無可取代的調味。而我想曾珮貞就像是這一首又一首的歌曲,為她心目中的「電影」;為正在上演的「原住民藝術推廣」搭配上最完美的旋律。她在後台盼著這一切能順利「放映」,她總說,當事情開始轉動的那一刻,便是她覺得最有成就感的幸福時刻了。

曾珮貞對生命的愛,起始於熱愛運動與音樂的靈魂。

採訪曾珮貞前的資料收集可以說很多也很少,多的是她的經歷豐富精彩,少的是針對她個人的訪問卻微乎其微,在眾多資料中透出一則發光的有趣訊息,那是一則在1990年,台灣開始自己量產雷射唱片的新聞資料,那一年她擔任派森音樂行政管理部的副理,也從這則訊息中開始得知她與音樂產業的緣分。曾佩貞優雅地打開上頭貼著「謙卑、謙虛、謙讓」的電腦,她是少數在採訪中自備簡報的受訪者,曾珮貞說:「我是做幕後的人,為了要讓事情更順利發展,我知道我不能常出頭,也不適合出面說什麼,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讓事情可以轉動。」一句話道出了幕後人的使命感,他們總在最靠近「成名」的位置,卻也總是默默地退到後台那個無形的舞台上。

幕後人的使命,便是他們總在最靠近「成名」的位置,卻也總是默默地退到後台那個無形的舞台上。

就算如此,曾珮貞卻是優游自得在這樣的工作位置,『It always seems impossible until it's done.(當事情完成之前,它總是看似不可能)』她的故事以一句曼德拉的名言開頭。而這個精神也陪伴著她度過許多的歲月日常,她說:「這句話就像在說幕後人的心聲,對我而言更是一個無法取代的意念!」在訪談的時間中,她最常提到的便是「意念」這個字。

曾珮貞和我們分享了她對運動影響意念的觀察,她說愛運動的人,只要找到了一個認定的生命目標,他們就會對事情產生更大的意志,如同馬拉松長跑的耐力、橄欖球員忍受身體痛苦且靈巧閃躲並達成目標的意志、也如游泳享受孤獨與突破自我的心念…「對我而言,每個人都沒有大、小人物之分,而是你要有個正確的位置,以及一個無論在多麼黑暗中,你都能認出的光點。」曾珮貞帶著笑容這樣說。

1990年代國際巨星麥克傑克森兩次來台,都是由曾珮貞做總接待。

出生在高雄的曾珮貞,在21歲大學畢業那年,執意前往台北工作,她目標清晰明確,就是要往自己喜愛的音樂產業發展。就讀逢甲大學國貿系的她,讓語言成為了她的利器,成功在西洋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領域中發展她的長才,成為寶麗金、滾石、EMI等主流音樂的國際行銷企劃。在1990年代國際巨星麥克傑克森的兩次來台行程,都是由曾珮貞做總接待,那年她和麥可同坐在同一輛廂型車上,也目睹瘋狂的歌迷騎機車追上高速公路的畫面,她說回想起來真的像做了一場夢。但誰都沒想到那個屹立不搖的CD專輯時代,竟然也面臨了網路時代的數位化而開始逐漸沒落,1996-2004年經過了生命中的灰色時期,她也選擇淡出那個令她瘋狂深愛的產業。

從音樂轉到視覺與藝術策展產業,在擔任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總策劃執行中,她更加確定自己對幕後的熱愛。

「年輕的時候會覺得人生的緣分真的很奇妙,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下一步將如何,總是帶著徬徨的心去面對下一個階段來臨。但到了現在我的心態有所轉變,雖然人生依然給我們許多驚喜,但我們應該找到自己的方向盤,從過去的經驗中變換位置,找到屬於自己最好的角色。」曾珮貞說著那段轉換跑道的時期,離開了音樂產業後,接觸到的是視覺與藝術策展的產業。這段日子中她也擔任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擔任祕書長並協助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總策劃執行,也在那份工作中更確認了自己深愛幕後的心情。而在確認自己的過程中,另一個轉捩點也在這個時間,冒出了綠芽,原本以為只是普通的小草,沒想到這棵綠芽卻有可能長成一棵關於文化的大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