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一座土地與人都快樂的漁場 黃郁翔的養殖人生

發佈時間:2019-06-11 15:44:03

「這十幾年來也是不斷的學習,養殖業也是靠天吃飯,當環境面臨巨變,我們都在努力和他一起共同生存和改變。」這是黃郁翔第十三年的養殖人生,經營著珍園快樂水產養殖,他總說希望在他的漁場中,營造一個生態物種與土地都快樂的環境,當我們聽著他這幾年的故事,相信他自己也是樂在其中,並希望能吃到無毒海產的人都能快樂。

十三年前,黃郁翔跟養殖業八竿仔打不著,那時的他是來南科打拚的嘉義人,還曾經做過進口鹽的貿易,甚至還因為興趣擁有丙級廚師證照,會一頭栽進養殖業是因為在養鰻魚的朋友家看著看著,也看出了興趣也看出了一絲機會,「那時候單純覺得養殖業很有趣,但進一步會真的下去做是因為也思考到未來海洋資源一定會枯竭,而養殖業就變成是值得投資的方向了,所以就在朋友的邀請下租了四甲地來玩看看!」

從人與人的貿易做到了人與土地和魚苗的養殖,可能是養殖業對黃郁翔的邀約;那兩三年在對養殖業來說小小的四甲地,也真的讓他玩出了興趣。第三年黃郁翔就租下了北門雙春近20甲的漁場,沒想到這樣的大跳級,卻也讓他吃足苦頭…黃郁翔說:「小小的漁場養起來很好玩,一切都碰運氣!但移到大的地方養,沒有經驗也沒有方針,當前輩們說養什麼好就跟著養,前輩們口中的『看水色』對我們這些養殖菜鳥來說也讓人一頭霧水。」

聽信朋友建議養殖豆仔魚,卻因不熟悉魚種習性造成嚴重虧損。

在養殖菜鳥最驚恐的慘澹經驗中,莫過於有一回黃郁翔聽到別人說~養「豆仔魚」吧!這種魚類似小型的烏魚,在市場上的行情不錯。於是就這樣,他把20甲的水塭,全都放養下去;後來驚覺並沒有好好去研究牠們,不但不清楚要控制養殖的密度,也摸不著牠們的習性。最後的下場就是發現豆仔魚養得太密集會長得不好,更讓人驚恐的是牠們竟然把同池的白蝦吃個精光,於是那一年不但沒有漁獲,連白蝦也沒得收成,就這樣慘賠了500萬元;但即便如此,黃郁翔仍然沒有被打敗,從中學習經驗也繼續開創了另一條可能。

這幾年黃郁翔嘗試無毒養殖,白蝦頭跟殼拿來餵雞。

這一個新的可能來自政府推動的「循環經濟」,目標是將產業推向永續發展與零浪費的再生系統,「這一兩年,我們試著用無毒養殖的白蝦頭和白蝦殼;這些原本要丟掉的部分來餵雞,而雞吃著無毒海鮮長大,生出來的雞蛋也有美麗的光澤和特殊的口感,我們也會運用雞的排泄物轉成光合菌,繼續運用在循環養殖中。」黃郁翔這麼說道。

吃著無毒海鮮長大的雞,生出的雞蛋蛋黃飽滿,充滿光澤。

坐在魚塭旁塭寮裡,魚塭的水車打著水,屋外看家的狗兒吠叫著,而連續幾天下雨的溼度在桌邊蔓延開來。看著黃郁翔繼續說話,想著這果然是在地產業最真實面對的現場。「這一兩年做了循環經濟的嘗試,也不停到處去上課,認識了很多有想法的同業,也把產品推進了主婦聯盟的品牌,自己也有動力繼續努力下去,希望未來除了循環經濟之外,還能進一步推展鄉村再造!」

任何產業都有他們需要面對的工作現場,有些往往不能搆及所有人的想像,但在這個現場,那些風吹雨淋日曬的日常,都成為持續打進塭中的氧氣,餵養著養殖人家的夢想。

坐在塭寮裡,魚塭的水車打著水,這就是養殖人家的工作現場。
黃郁翔盼除了循環經濟,未來能進一步推展鄉村再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