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永無島的工地,畫著最寫實的夢境-許荷西(下)

發佈時間:2019-02-18 14:57:23
許荷西創作時的工作照,習慣戴著耳機作畫的他,喜歡聽著有著多一點空拍的音樂。(許荷西提供)

許荷西的壁畫作品,一開始的發跡是從抽籤巷的委託案開始,接著是五金行、各家臺南小店以及普濟殿廟宇等作品,荷西說面對委託是充滿感謝的,感謝緣分和肯給他機會的人,他說:「感謝與人們的連結,才讓我有舞台創作這些作品。說起來真的是緣份,這個五金行的老闆不認識我,但看到隔壁巷子的作品,他就自費委託了我去畫這面牆,他給我很大的創作空間,提供了一些他兒時記憶的線索,我不喜歡無憑無據的把一件作品置入一個場域,就算只有一點線索也好,這是一個可以自由發揮,讓『腦洞開天窗』的作品,所以我畫得很自由,老闆也不會管我什麼時候來,於是我常常睡到下午,畫了一些又再回家去。」

荷西的創作,位在小吃店「小丰川」的室內掛畫,充滿想像力與美麗的平衡。

接著荷西帶著我們再次穿過普濟殿,走訪了另一處作品的所在地;位在小吃店「小丰川」的室內掛畫創作,畫裡台江內海揚起了大航海時代的船帆,紅屋瓦的普羅民遮城漂浮在一碗麵條上,鳳凰木枝枒上的女神蜷曲沉睡著,隨著月亮潮汐牽引,新美街的小屋聚集在畫面右下方,彷彿串聯著一段奇幻的神諭。坐在小吃店的座位抬頭望著它,好像也搭著一艘小船,遨遊著這段夢境,耳邊傳來荷西與小吃店老闆們的閒聊,坐定後這位浪漫的畫家又朝我們丟了問題:「為什麼大家都說人老了之後會越來越返老還童呢?是不是人到了某個年紀就會用某種特定的態度去面對人生?但是當我也突然經過了某個年紀,覺得好像事情並不是那樣絕對…」

自稱工地大叔的許荷西,作品跟他的人一樣以濁色調為基底,並帶著豐富的訊息。

許荷西的浪漫哲學不限制在他的年紀裡,他的想像力也不侷限在他平凡的日常,聽他暢談著創作風神廟前壁畫的那股尊重與壓力,感謝著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聊著他最近熱愛的海邊散步時光,還有他對人生的質疑與想像,看著荷西在訪談最後大笑的模樣,感受到了同樣身為人的徬徨與狂喜,許荷西說:「我把畫畫當作是我表達的工具,把腦子裡無法用言語說明的讓畫筆來說,創作時即使我只知道大概的樣子,還是會選擇邊做邊想,看看有沒有什麼意外爆炸或發生,通常不順利的部分遠大於順利的部分,而且最終從來不是當初想像的模樣,但是那也無妨,我是享受這樣的過程的。」

除了在台南的創作,荷西的作品也出現在屏東的美菊麵店。(許荷西提供)

回想起荷西說「能不能不談作品內容」的這件事情,讓我在回程的路上反思,的確,藏在畫中的訊息,在這個人人都能使用網路的年代,當創作者本身所說的話已經重複地在網路上被閱讀了上百次、上千次,那麼就再也沒有觀者看待作品時「再創作」與「再想像」的餘地了,創作時總是帶著耳機的荷西,他說他最喜歡的音樂是不做到那麼滿的歌曲,空白的部分就留給思考與手的動作進行,在平行時空的不同領域中,荷西的作品也給足了人們想像的空拍。

而當今日我們要認識一位藝術家,希望能談及的是他的作品內容還是創作者本身的態度,又或是能忽略何者?好像是個可以延伸思考的問題。這個下午,這位自稱是愛畫畫的工地大叔帶著我們走著府城小街,從他的作品中感受他對美術的熱情與愛,也在對談中感受他有一顆純真的心,他是這麼說著他眼中的壁畫:「壁畫對我來說,它就是一幅『畫』,不是你隨意填滿就完成的,也不是不與他對話思索就能誕生的,它是畫,是作品,得要認真對待。」

荷西的生活和大多數的人一樣有喜有悲,有期待也有落差,在如潮汐的生命中,若能找到真誠相待的事物,用天賦的工具和認真對待的緣份去創作人生,我想每個人都將是不能被世界分割的一份子。這位熱愛畫畫的大叔,在永無島(Neverland)上飛翔著尋找色彩落下的路徑,當他大笑時,他仍是那個充滿好奇心的彼得潘,正一步一步去體驗人生,也讓人更期待許荷西下一處「腦洞開天窗」的精采。


【後記】
二月十七號的這天,荷西在普濟殿與大家分享「普濟時光」這幅創作,面對作者親自解答疑慮,民眾的好奇心隨著發亮的眼睛蠢蠢欲動,而相反地,荷西跳躍性的思考展現了一派隨興,還自嘲作品講了太多次,變成猶如在說謊般似的心虛。

於普濟燈會舉辦的活動,讓民眾與創作者荷西直接互動,其中也解答了許多有趣的細節。

「普濟時光」的細節也在現場與民眾分享,其中也包含了中西混合藝術創作與廟宇的協調溝通,荷西說當拿著草稿去請示王爺時,原本想在王爺的手邊畫上單純的鯉魚,但王爺下旨回應是說:或是能畫成傳說中的鯉魚鳳凰,而廟方也剛好手邊有關於鯉魚鳳凰的資料,儼然成為創作過程中人與「神」的有趣對話。

王爺的服裝也是荷西做滿功課後的想像,而手邊的鯉魚鳳凰也像是「人神溝通」的美麗創作。

而這幅作品取名為「普濟時光」也因為創作過程與普濟殿的親密,許多的圖像都誕生在人們之間的聊天與溝通,像是鑼鼓架上的螃蟹圖案就是在荷西與普濟文史協會的蔣文正聊天時,聊到了廟宇中的田都元帥而誕生的圖案。壁畫下方的普濟殿大轎與寧靖王的故事;聖諭牌以及南管樂社曾經的一段歷史,都在荷西的筆下成為一幅平面而豐富的作品,而荷西也將自己熟悉的事物巧妙融入了畫作中,象徵台南意象的鳳凰與八卦;裝飾圖騰的椰子樹、扶桑,甚至到西洋畫中會出現的傳統圖樣,都在這一段普濟時光中悄悄地滾動成型,甚至持續地轉動與積存著…

在那天的活動結束後,大家分批收起了鐵椅子,也有許多人佇足在作品前面欣賞著,也仍是有人緊抓著能詢問原作者的時間,說著對這幅創作對於廟宇藝術的突破,或者也說著中西合併樣式下的新穎,荷西問了大家一個問題:「想知道你們對於看到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麼?」也許可以留給準備要來普濟殿一遊的人們,抓緊著也感受「普濟時光」與你的相聚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