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藝術之火 讓城市傷口中的鳳凰復活 -海安路街道美術館PLUS

發佈時間:2019-02-11 12:13:43
《記憶的重量》夜間的海安路街道美術館,點起了燈;亮起了整街的耀眼。

第二次的黑暗

海安路的榮景如同河水,隨著時代和人流而升而緩,老一輩仍住在海安路的居民,大概永遠都記得1993的那一年,大型怪手挖去了他們的家,遺剩不勘入目的半面牆,家具和廚房也都裸露在外,人們的家屋和心都被狠狠去掉了一半,隨著繁榮地下街的願景被捲入弊案,也像默默宣判了無疾而終的未來,過往那隻象徵著榮景的鳳凰也被粗暴地推入黑暗的地底,這是深埋海安路的創傷。

從日治時期的「沙卡里巴」到與民族路夜市並列台南最繁榮的商業區域,過去的海安路;曾經繁榮得無法言喻;她曾是市中心重要的商圈,但在那一年後,也曾經落寞得令任何人都不願提起。直到近2004年的三月,由藝術家帶入了新的契機,「海安路藝術介入計畫」開始用傷痕藝術的方式,重整了那些殘破的記憶,那一年藝術家進來了,帶來了遊客和好奇的目光,接著商家陸續開展了,彼時海安路又再度熱鬧了起來,每個來到台南的旅客都衝著這條街而來,來享受這裡獨有的城市步調與府城夜生活,就這樣海安路又再度熱鬧了好一陣子,甚至也帶動了附近的神農街與正興街,一同躍上了這股熱潮。

《RUNWAY》在海安路與中正路的十字路口,打造了行人與街道共創的互動藝術。

海安路的每個十年,就如同命中注定般,會進入一個汰換的週期。2014年海安路熱門藝術景點「藍晒圖」的屋主決定收回房屋使用權,一層又一層的白漆覆蓋上了這層繁華的記憶,頓時間人們也看見了這條路上的藝術品在這十年的時間逐漸腐朽,也看見了改變商業模式而變得不熟悉的街廓,緊接著海安路面對了生命中第二次的黑暗期-2017年8月海安路因為城市景觀計畫而封街近十個月,好似相隔24年的手術,不得不直視原生計劃的問題,於是一道又一道的鐵片柵欄擋住了相連的道路,人們也選擇暫時拉下店門休息,當下沒有人知道這樣的黑暗會持續多久,直到2018年的盛夏,海安路街道美術館PLUS盛大開幕了!

《亮亮雲&亮亮海安》延伸了過去海安路的裝置藝術,以新的呈現連結人們的記憶。

療癒街道的一縷光

藝術治療被廣泛討論著能帶給人們的幫助,而策劃海安路街道美術館PLUS的「都市藝術工作室」,不但用藝術治療了街道也凝聚了人心,面對海安路一連串歷史的痕跡,都市藝術工作室有更身在其中的思維,因過去就不間斷的參與海安路的藝術造街計畫,也因為工作室總監杜昭賢始於海安路的一段緣分,那位將藝術帶進海安路的藝術家,直到今天也持續與這條街合作與共生著。

過去海安路分階段進行的藝術造街計畫,從廣為人知的「牆的記憶」藍晒圖到後期的由殘餘的房屋立面打造木造建築的「來坐」與可愛生動配合一整面藍天白雲的燈泡人「海安亮起來」,以及無數個顯影於人們記憶中的海安藝術作品,都是城市藝術工作室一手策畫與邀約的成果。

《厚禮SO》以謝籃與囍字的造型融入了通風塔,講述了台南娶嫁時的多禮與好客。

那年杜昭賢獨自一人,面對著海安路一大片不成形的房屋立面、畸零地,以及混亂的產權和人心惶惶的不穩定,她用柔軟的真誠和堅定的口吻,逐一地拜訪著殘缺牆面的住戶,並告訴他們,這些在外人眼中殘破的牆面;對她而言是城市中的難得可見的大型空白畫布,同時也與居民討論將牆面借給藝術使用的可能,而第一代的藍晒圖就是她逐一拜訪之下的成果,城市藝術工作室曾在2012年的一段影片中提及一段話:「我們希望可以透過藝術的型式表達,來轉化市民對現有破落牆面的視覺改變,藝術介入,也或許無法改變現狀,但它卻是對於這個街道發展的另一種想像。」而藝術持續介入的這幾年,的確讓海安路成了台南不間斷的靈感來源。

《TAG海安&愛的OS》藝術家以竹筏做了3D的對話雲,與民眾藉著借位拍照留下身影。

藝術與地的縫合

海安路是一連串歷史的痕跡,也是接地氣生長起來的氛圍,沒有「全部打掉」的重頭開始,而是保留著所有的軌跡,一點一滴長出了海安路的動人故事。當2017年鐵皮柵欄再度架起,又是一段道路交通的黑暗期,海安路再度面對十年前的決策,將原先為地下商圈而設的通風塔與拓寬後的中間空地,重新做了調整,將這一條道路計畫成了行人徒步區,由國際知名荷蘭建築團隊MVRDV重新整合規劃,以充滿綠意的廣場為主軸呈現,並由都市藝術工作室推行「街道美術館PLUS」計畫,終於在籌備近一年的時間後,集結20組藝術家,多達40件公共藝術作品重新展示了海安路的新面貌。

在這為期一年的展覽盛會中,邀請了許多年輕的藝術家共襄盛舉,又更添加了許多可看性,過去以牆面為創作主要的範圍,且作品大多以平面或半立體讓民眾體驗藝術,而這次不但將通風塔以及新建的行人步道,都納入了藝術家的創作範圍中,甚至將街道美術館的概念順勢延伸到一部分的中正路商圈。

《光電獸》互動裝置藝術,在停車場電梯的出口處,讓麥克風接收聲音在形成光影的有趣變化。

年輕的藝術家們的發揮也令人眼睛一亮,不但使用了多樣豐富的媒材,也帶進了在地性的故事,並將互動體驗更深植於作品中,像是創作人姚仲涵與韓國獨立樂團HYUKOH合作的「光電獸」,搭配觀者的動作與燈光音樂呈現,總讓大人小孩玩得忘我,而充滿故事性的「記憶的重量&漂浮之塔」是藝術家曾偉的作品,就地取材將海安路被拆除的舊涵構材料重新轉至到創作中,藉由燈光與重新塑形成了一枚閃亮的星球,而過去在牆上的燈泡人「亮亮雲&亮亮海安」,也跟著藝術家的腳步,移動到了行人步道上,讓人們可以更近距離的與燈泡人互動。

《聲繭》採收海安路上的聲音,晚間會有仿生的光源與如海浪般的音效,播送著海安路的專屬聲音。

走進這條街的吐納中

從2018年八月盛大開幕至今,海安路街道美術館PLUS不但成功地引發了話題,也藉著網路時代的宣傳,一舉躍上了每個周末假期的打卡熱點,緊接著又成功地挺過了幾場豪大雨和不饒人的強風,海安路街道美術館的作品也越來越「耐」看了,希望在這為期一年的展期中,他們都能順利平安地展出,也能讓來自各地的人們,都能愜意地走進台南的生活美學之中。

《漣/漪》以各種角度呈現了海安路曾經的波光粼粼,也邀請民眾走訪漣漪之間。

海安路的重生路,仍不斷地伸出枝枒,也不停編寫著故事。身在台南古都,不少人害怕變遷太快,會不小心過濾掉最重要的文化種子,也有人害怕一成不變,會毀掉一個城市進步的價值,天秤兩端的人們很難看見兩者如何共榮的平衡,但在能見的未來,海安路正在持續的往這之中的平衡走去,因為有一群愛著她、也心繫著她的人們,他們守顧著一把藝術之火,也讓海安路隨著街廓的風采與台南城市共同呼吸著,即便有著一段憂傷的過去,這隻從城市傷口中復活的鳳凰,她也能用最無邊的寬廣,擁抱著府城的古老,並能逐漸拓出一條嶄新的路途,也讓美好繼續在這裡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