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的魚田-記憶中的養塭人生(上)

發佈時間:2019-01-22 13:04:38
七股是人們口中「虱目魚的故鄉」。(照片/黃全永提供)

對『魚』這樣的記憶

家常的記憶中,飯桌上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幾道魚料理;而家中的「煮婦煮夫」對於「魚」也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除了最常見的煎煮炒炸,多一些講究的,還會搭配季節與情境做變化;一整尾鹽烤吳郭魚搭配下酒菜時光、醬燒午仔魚總是最好下飯的夥伴、春季最適合用薑絲清蒸白鯧或膠質豐富的鱸魚湯暖暖心,似乎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鮮美記憶。

那談論到什麼魚會是台南的共同記憶,榜上一定少不了虱目魚料理了!而虱目魚受歡迎的程度,不只出現在每個家庭的飯桌上,還遍布在台南各處的小吃攤裡,最特別的是,虱目魚徹底顛覆了「一隻魚一料理」的思維,虱目魚的「食」用性多變;可以說是從頭到尾、從裡到外,除了魚鰭與魚鱗外的其他部位,都能自成一道美味料理!像是以魚骨熬成高湯的鮮甜魚肚粥、不用挑刺的Q彈魚皮湯,適合油炸的魚背肉、許多老饕會在清晨的小吃攤上,特別尋覓的滷魚頭及香煎魚腸,平價又美味的虱目魚也有著「南臺灣的家魚」美名。

平價又美味的虱目魚也有著「南臺灣的家魚」美名。(照片/黃全永提供)

見識了一條魚製成料理的多樣性,不免讓人好奇,虱目魚憑著什麼一直紅到現在?沿著指引,我們來到了台南靠海的七股,這裡是人們口中「虱目魚的故鄉」。傳說與鄭成功登台的歷史有一段淵源,但比較具說服力的說法,則是早在鄭成功時期之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先人們就懂得如何以潮汐引進海水來養殖虱目魚,而鄭成功來台之後,才加速擴大了養殖的範圍。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先人們就懂得如何以潮汐引進海水來養殖虱目魚。(照片/黃全永提供)

漁場人生的甘與苦

台南七股的海邊,總讓人想到鹹鹹的海風和放眼無際的魚塭景色,俯瞰宛如一片片割畫的拼圖,拼出了海岸線上的魚場,養殖虱目魚也曾是七股海岸最重要的產物之一,而虱目魚不僅僅是發展漁村重要的經濟產業,同時也伴著漁村居民的記憶,甚至也進一步影響著他們的文化,養殖虱目魚的甘與苦,讓世代之間流動著一股特別的革命情感,就如黃全永與黃全欣這一家人。

黃全永(左三)與黃全欣(右二)一家人感情融洽;北門區議員陳昆和(右三)與這家人感情極好。(照片/黃全永提供)

養塭人家的身影

採訪的這天,黃全欣與黃全永兩人,就坐在三合院老屋的簷廊下喝著茶,周遭沒有其他鄰居,只有一大片的魚塭地以及後方直接靠海的七股國家公園乘船處,喝著暖茶,黃全永說道:「我和全欣是堂兄弟,從小我們一家人感情就很好,一直到現在也都沒有分家!」

黃家從爺爺那一輩就一直在七股經營著養殖的家業,兄弟倆人說記憶中只要爺爺一有錢就一定會買魚塭,黃全欣說:「其實任何工作都有他的辛苦,但靠海的居民,對於土地的認同感也很高,我們會認為這裡就是我們的家,而爺爺很努力也很嚴謹地經營魚塭,雖然魚塭這一行說起來真的是一點也不輕鬆,但他為了一家人他還是咬緊牙根,可能他也認為這是他的天職吧!」黃全永在旁補充說:「爺爺真的很拚命,我總是記得他在颱風天騎著檔車出門巡魚塭的身影。」

黃家從爺爺那一輩就一直在七股經營著養殖的家業。(照片/黃全永提供)

在兩兄弟你一言我一語的過程,搭配七股沿海強勁的海風,我們彷彿也看到佇立在塭邊,狂風暴雨中眼神銳利的身影,對於這樣深刻的記憶,兩人也笑說,應該是因為都是彼此家中的長子,所以爺爺對這樣的身分也要求很高,「打得很兇啊!以前我們兩個都念港明高中,在學校被老師打,回家都不能講,講了就會再被打一頓啊!」黃全永笑著說起這一段往事,說來可能對於處在愛的教育的世代來說顯得不可思議,但回想起這段過程,兩人都在話中帶著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