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的不平凡-連得堂餅家

發佈時間:2018-05-29 08:09:17
總爺街四代飄香的煎餅老店-「連得堂」。

台南北區的崇安街舊名「總爺街」,清代時,軍隊習慣駐守在城的北方練兵,也是「兵工廠」名稱的由來。而總爺街是經城門進出台灣府城的重要通道,當時是一條熱鬧的商業城街,連接了府城中心的「十字街」,也就是今日民權路與忠義路的交叉路口。日治時期,隨著政府在附近闢築了新的道路,使總爺街失去了開門第一街的重要性,但也因為如此,總爺街得以保留百年的街道景致。雖然門庭若市的商業榮景不再,但總爺街仍屹立在這塊土地上,用幽幽的蜿蜒小巷訴說著故事,老台南人總是有個愛台南的驕傲靈魂,而在總爺街的一處四代飄香的煎餅老店-「連得堂」,也不例外。

位在崇安街街尾,拐進寫著「頂土地公廟」的小牌坊拱門,你會看見「連得堂餅家」坐落在許多日式矮房中,小小的紅色招牌,與古樸的老屋門面,木質的雙拉門上頭,掛著連得堂字樣的書法匾額,一座半百年歲的紅色煎餅烤爐,就位在一樓的廳堂中,門口坐著總爺街坊上的鄰居敘家常,這幅美好的景致似乎這百年來不曾改變過。

老台南人總是有個愛台南的驕傲靈魂--操作煎餅烤爐的第四代的煎餅師傅-蔡偉忠。

操作煎餅烤爐的是第四代的煎餅師傅-蔡偉忠,看他手腳俐落地翻動的烤盤,維持傳統的作法,光是製作流程就秉持職人精神,除了原料上維持傳統的天然無添加,還得克服高溫的烤爐與趁著燙手才能塑形的煎餅,看他不急不徐地從大鍋舀出原料、倒進烤盤、轉動翻面再切整塑形,一套動作流暢;宛如排練過幾世紀的圓舞曲,很難想像這一把熟練背後所費的功夫。

「其實做這個餅乾真的不難,一般人大概一個星期就會了,但重要的是耐心吧!我記得我第一次切餅乾的時候,手指也是馬上起水泡,但過個三天也就習慣了!而且這個工作很重複,不只重複;還得在這麼高溫的烤爐前不斷重複動作,這才是更困難的。」蔡偉忠笑著說這段往事,而他忙碌的手沒見他停過。每一塊連得堂的煎餅都來自這台有歷史的烤爐,手工製作,不能趕也不能急,都得維持在與歲月建立的良好默契裡。

遵循古法的日式煎餅,原料是雞蛋、牛奶與糖等,所有原物料都可以讀得出來,沒有其餘的添加物,傳承老食譜的比例,蔡偉忠也很貼心,為符合現代人口味而減糖過,「其實我們的餅乾吃起來還是比外面的餅乾再更甜一些,也更硬一些,就口味上來說我認為是這樣的,但因為糖和鹽是最天然的防腐劑,若再少一些餅乾的新鮮也無法維持太久,防腐劑的添加與否;我覺得是因應各方需求,但要有良心,我知道我們不是大工廠,一天能做的餅乾也就這麼多,所以自然的,就變成我的堅持。」

蔡偉忠說得切實,一台老機器搭配職人的手工,一天工作數十小時,產量也不過三百餘包,更不用說需要預定的口味,某些限定的口味,都已經排單到了一年以後了,想吃的人會等得甘願,為這道難得的滋味,若你不擅等待,現場也隨時有著常態口味的煎餅讓你品嘗。

連得堂的煎餅在口感上的確是硬脆的,就如店家規定「一人限買兩包」的規則一樣的硬;但仔細觀察後,也許你就能理解,就像他們的餅乾細細品嘗後,就能將優美的味道慢慢融化在口中。「為什麼要回來,是因為很愛這個家才回來的;回來,是為了感謝一直守著這一條街上的人。」蔡偉忠的鏡片後閃著一絲驕傲的亮光,伴隨著高溫的汗水和老台南人的靈魂。

今日才剛營業出爐;門口就已經排了不少聞香而來的老饕,熟門熟路的老顧客都知道上門一定要「呼朋引伴」,這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美意,也是一人限購兩包的殘酷呀!對蔡偉忠來說煎餅始終是零嘴,每天吃也是會膩,不如偶爾帶著朋友來,分享才會更開心。台南的11月至今尚未感受到寒冷,前來廳堂聊天的人們卻已經坐滿了門邊的椅子。聽蔡偉忠描述,夏天的時候大家都坐得很靠近巷口去吹風;但冬天的時候,一樓的廳堂總會坐滿街坊鄰居,大家都擠在烤爐邊一起看他做餅一邊聊天,而他當初返家做餅,為了延續的也許正是這樣的景致吧!

連得堂的每一塊煎餅都好似有自己的故事,在這裡你吃不太到一模一樣的餅乾,有些在和鄰居聊天的過程當中黑了一些,有些的餅乾的邊角切齊的角度長得不太一樣,有些口感可能又更脆了,但這些就是手工的迷人,這就是原味,這就是在台南持續著的故事。下回當你路過鎮北坊周遭,不妨將自家的交通工具停在街外,用徒步的方式,散步進來,帶著尊重的心來拜訪在地飄香的老故事。來連得堂不要期待人人會吃到驚為天人的美味,但一定能帶走你最難忘的街巷風景,看著這裡的人們,因為愛著自己的家鄉,進而烘烤出的真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