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江四草的對話 魚塭上的島埕

發佈時間:2018-05-17 05:00:31
台江學園如同一座夢幻的白色小島。

魚塭上的白色島嶼


台南四草的冬天,有著近海的強風與荒煙蔓草的既定印象,雖說如此,搭配魚塭上的落日與四草獨有的生態;此處卻別有一番浪漫的風景,如今四草大道上多了一幅新的景象,吸引人們造訪—『一座浮在魚塭上的白色島嶼』,他們稱這裡為『台江學園』;一個可以讓人「走進」並「學習」的場域,但相對這樣的稱呼,這群全台唯一的高腳屋建築做為台灣第八座國家公園的遊客中心,來此處的人們更喜歡把這裡稱為位在異國的海上渡假村,一個令他們悠遊其中的新據點。

打造『台江學園』的建築師是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主持建築師-郭英釗,這位與台灣綠建築幾乎畫上等號的建築實踐者,他站在整個生態與土地的角度,與四草進行了一段精彩的對談。

高腳屋的建築型態,讓夏日有降溫的作用。

煙波之上,水草之間


「煙波之上,水草之間」是台江學園設計的主要意象,郭英釗說:「第一次來到這個基地,我們看見了一片非常美麗寧靜的魚塭,於是我們在思考怎麼樣可以讓建築空間與環境能相互增色。」

配合當地魚塭地景形成的高腳屋式的建築,除了在夏天有降溫的作用,也讓台江學園像是浮在魚塭上的夢幻小島。台江學園被賦予的期許不只是予人的空間,也是與在地的自然物種們能共生共榮的新樣態。當人類進到了自然環境中;當建築進到了一塊土地上,勢必會改變當地的面貌與習慣,但改變不總是負面的,台江學園即是個好例子。

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台江學園』,以在地元素設計打造。

聽四草的海風說話


原先這片土地的遮蔽是少的,夏日的太陽總曬了一整片土地的孤寂,位於濱海的高鹽地帶,也使當地生態一直處於貧乏的狀態;在建築團隊的規劃之下,台江學園給予了當地生態與人們一種新的服務。聚落式的型態在夏天引進西南風,使人們走進、建築降溫,而北側的較大建築體也協助削減沿海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多孔隙空間設計,為動植物提供了新的遮蔽處。

貼心思考過的建築量體,讓這樣的島式建築群保留了原有的地景樣貌,使她不至於在安南區一大片的遼闊視野中成了過分突兀的異客;同時達到與最高程度的環境共生。白色的主視覺外觀,呼應了最初寧靜的魚塭,讓台江學園增加了簡約寧靜的詩意,台江學園確實創造了與水、與風、與太陽和天空之間的對話。

台江學園以台南紅磚印象與當地蚵殼作為設計元素。

走進台江這島埕

對郭英釗來說,建築不只是藍圖上的完美設計,而是確切與人、與土地緊密相連的存在,身為台南土生土長的孩子,一直到成大建築系畢業之前都待在台南,但他老實說:「雖然我是台南人,但過去的成長過程對台江是很陌生的,因此資料的收集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當對「人」服務與溝通的課題,落在國家公園內的遊客中心,台江學園用教育引領遊客來探索這項課題。在這裡會發現不只是單一棟美麗的建築,而是一個共生的建築群,就如學園的概念一般,讓人們能輕易地從穿堂走進並行走在各個建築體中,去體驗台南的故事和綠建築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