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和藝文與現實的空間-藏風藝文咖啡

發佈時間:2018-03-05 14:56:47

無為的調和,因而順其而生;是藏風藝文給人的深刻印象,座落的位置也十分地隱「藏」,藏風不張揚,如同這低調的路徑,喜歡透過緣分或仰著直覺而走進訪客,藏風的位置同時也帶著歷史色彩,這裡過去曾是憲兵隊的營區,前方後來改建成一處停車場,但藏風保留了過去憲兵營的長官宿舍,如今古樸精緻的紅磚屋內是畫家廖書賢的畫室,而在綠意紅牆陪伴的盡頭就是藏風藝文空間。

鑄鐵的招牌下,藏蘊著一杯咖啡的溫醇,和重新開始的轉折。「經營藝廊是我們夫妻之間的共識,我們都很熱愛藝術,而剛好又有這個空間的緣分,就這樣順其自然地開始了我們的計劃。」 藏風的女主人王芳珍帶著優雅口吻訴著過往,因為與廖書賢老師學畫,因而結下了對藝術更深的緣份;同時也因為這個單純想經營藝廊的夢想,而遇見了現實給的轉折。

「剛開始我們辦了幾場畫展,開啟了純藝術空間的經營模式,但後來發現,在沒有活動的平常,會缺少讓人走進的機緣,於是學建築的先生提議將這個空間加上了貼近一般大眾的元素-咖啡,所以才開始有了現在的藏風。」王芳珍說。

王芳珍的先生許志峰,同時也是藏風建築的經營者,他透過多角式的複合空間,重新賦予藏風持續與嶄新的能量,藏風不停地轉動與蛻變,從2012年單純的藏風藝文;經過了兩年加入了咖啡的元素,到了2018年藏風建築因此誕生,將以建築為主,擴展藝術人文的講座與展演,不同於在商業空間裡加入藝文元素,而是反向地邀請民眾帶著一杯咖啡站在美術館的中間,並用人文藝術的聲音將更多人包圍著。

藏風的展示空間裡,有著迴廊式的兩層樓規劃路線,踏著樓梯便能向上延伸,由人帶著風穿過向上的流線,彷彿來到簡約後的奧塞美術館,別於寬大的平面藝廊,藏風留了更多視覺的層次給來訪的眼睛,「順其自然算是我們之間的默契,想把這個地方最好的樣子有所保留與發揮,像是隔壁的紅磚屋變成老師的畫室或是一進門保留下的原生大樹,我們希望不是一頭熱地去做這件事,而是可以把這份初衷繼續循環。」王芳珍維持一貫低調的說法,話中帶著她對「持續」的堅定和自在的隨性。

這一段盼著長久而謹慎的路程,都藏在藏風的許多細節之中,從製作的飲品、點心,至展區的調整和設備,都看得出藏風熱烈也精巧的用心,細心的王芳珍甚至每週整理一次路口的綠色植栽,「對於一些細節,我有自己的要求,有時候一個角度不對感覺就是不對勁!對於藏風也是,我想讓大家自己來發現這些被細琢過的細節。」一座精巧的美術館展現了在地的低調美感,希望將這樣的美帶給更多的人,也希望讓人們能繼續發現生活,一點一滴的累積就能成為循環的力量,王芳珍帶著藏風,在最有限的資源裡,做了最浪漫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