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紙成金-古文書與臺灣貨幣特展」即日起在臺南鄭成功文物館精彩展出

發佈時間:2017-11-04 11:04:51

古文書特展,多「金」更精彩!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臺灣古文書學會合辦的「點紙成金―古文書與臺灣貨幣特展」,3日起在鄭成功文物館展出。本次除展出重要館藏,更集結國內私人珍藏壓箱寶,部分展品相當珍貴稀有,在市面上及國際拍賣中價值不斐。本日記者會也由策展人張敦智老師引領來賓橫跨荷西時期至戰後,從臺灣貨幣的誕生地-臺南,來認識在臺灣發行過的各式錢幣,感受每段時期先民篳路藍縷的艱辛歲月以及五花八門的商業活動。

文化局指出,本次展覽特別雲集國內重要貨幣藏家,邀請王銘釧、謝錫煌、簡任賢、張敦智、陳永城、陳國雄、曾順忠以及溫文卿等先生慷慨借展,提供自家壓箱貨幣及古文書珍藏。本展將特別展出最早在臺灣流通的外國貨幣-1652年的「荷蘭獅幣」,以及明鄭時期於臺灣發行流通的南明貨幣「永曆通寶」。

除此之外,本次展覽還集結三件「最早、最重、最貴」必看的貨幣文物:一為「最早的臺灣紙幣始祖」鄭成功文物館館藏「同懷存銀單」,乍看雖然沒有今日紙幣的樣貌,但卻是臺灣在清代處理民變「戴潮春事件」(1862~1865)時,為了成立「臺灣籌防總局道府」軍事機構,由臺南當地巨紳協助官方籌措軍餉所發行的銀票;第二件是「目前臺灣貨幣國際拍賣金額最貴」的「伍圓銀券」,此鈔票為臺灣日治初期、1899年臺灣銀行成立之初所發行的「正票」,目前日本國內錢幣界所見都僅為當時銀行存檔的「樣票」,因此本件展品可說是世上獨一無二。第三件必看展品為「臺灣史上重量最重的貨幣」-清代「伍拾兩馬蹄銀錠」,重量高達1,850克,為展場貨幣展覽中重量之冠!

為鼓勵民眾親近特展主題,文化局將在今年最後一天12月31日(周日)及明年大年初四(2018年2月19日周一)的11至15時舉辦兩場別開生面的古文書及錢幣「鑑寶活動」,由臺灣古文書學會與ACCA亞洲錢幣鑑定中心將駐館協助鑑定,歡迎家中有傳世古文書、舊帳單資料與錢幣紙鈔的朋友們攜帶家中壓箱寶共襄盛舉!鑑寶活動訊息近期將公布於文化局網站,歡迎報名參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