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蕭壠國際藝術攝影藝術家駐村創作 用攝影記憶城市 劉芸怡《消逝的肖像》即日起開展
一個負載著在地人回憶的舊街區,時間和空間空彷彿在老建築裡凝聚,「臺南中國城」,這個六七年級生最津津樂道的兒時記憶,隨著時間遞移,曾經的輝煌如今衰頹,一幢幢過往燦爛仿若空氣被凝結在街道一隅,堅強面對城市發展之需,等候著被拆除的終局。即日起至10月29日,藝術家劉芸怡就將在蕭壠文化園區A3以《消逝的肖像》,邀請您一同回想兒時的府城記憶。
藝術家劉芸怡談到過去在舊東德讀書的經歷,當時他發覺整個東德充滿著廢墟,彷彿時空都靜謐於沒有光線的死寂。他深深體會到空間的生命,如何在戰爭的摧殘及時空交替下消失殆盡。藝術家感興趣於空間的變化過程如何影響人的心理,他藉由拍攝不同城市及歷史文化脈絡中傾頹、無人居住的房屋,將逐漸崩壞破敗的建築空間與人的情感記憶相互聯繫,因而開啟了這一系列攝影作品。劉芸怡希望重新開啟廢棄空間與城市、歷史對話的可能性,在衰敗荒蕪之中找尋另一層意義的再生。
劉芸怡出生於臺中,2005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10年德國 Burg Giebichenstein 藝術學院碩士畢業 (Diplom學位),2014年德國 Burg Giebichenstein 藝術學院藝術家最高文憑 (Meisterschülerin)。 2011至14年曾相繼於德國柏林、耶拿、施瓦倫貝格(Schwalenberg)、土耳其伊斯坦堡以及臺北國際藝術村等地駐村;2013年獲「世安美學獎」造型藝術類創作贊助;2015年獲臺南新藝獎,作品並獲文化部藝術銀行購藏。
這次在蕭壠國際藝術村的駐村創作,劉芸怡特別紀錄臺南幾處具有豐富場域精神的老舊建物及頹圮廢墟,包括臺南府城的中國城戲院、東門美術館以及麻豆的電姬戲院等,這些建物都曾經在屬於它們的時代中綻放過光芒,但隨著時間更迭,如今民眾又如何去看待這些曾經充滿記憶的建築?成為本展的最核心旨趣。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2017年蕭壠國際藝術村公開徵選藝術家報名相當踴躍,其中攝影藝術類共有4位入選,本年度已陸續展出加拿大、法國、斯洛維尼亞藝術家的攝影創作,由臺灣攝影藝術家劉芸怡《消逝的肖像》壓軸展出,期待透過各國藝術家的創作激盪,使臺南在地文化呈現多元化的樣貌。
《消逝的肖像》即日起在蕭壠文化園區A3館展出,每週三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園區開放時間,歡迎市民朋友及國人踴躍造訪蕭壠,一睹老建物的往日風華。